新冠疫情肺炎防控常识
新冠疫情全球概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7.7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95万例,美国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3亿例,死亡病例超过110万例,印度紧随其后,累计确诊病例约4499万例,死亡病例53.1万例。
截至2023年11月,国家卫健委通报的累计确诊病例为99,343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2022年12月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曾一度达到峰值,2023年1月4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3,536例。
新冠病毒传播特点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可存活72小时,在铜表面存活4小时,在纸板上存活24小时。
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多为3-7天,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后,潜伏期进一步缩短至2-4天,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本再生数(R0)约为9.5,意味着在没有任何防控措施的情况下,1名感染者平均可传染给9.5人。
个人防护措施
-
佩戴口罩: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80%以上的感染风险,N95/KN95口罩对病毒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95%以上,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效率约为70%。
-
保持社交距离:建议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研究显示,当感染者咳嗽时,飞沫传播距离可达2米。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60%以上的手消毒剂,正确洗手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16%-21%。
-
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病毒传播风险是通风良好环境的18.7倍。
疫苗接种数据
全球范围内,截至2023年11月,已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35亿剂次,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9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性:
- 灭活疫苗:预防重症有效性约80%,预防死亡有效性约90%
- mRNA疫苗:预防重症有效性约95%,预防死亡有效性约97%
- 腺病毒载体疫苗:预防重症有效性约85%,预防死亡有效性约92%
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
中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断新冠肺炎病例后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2023年1-10月,全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如下:
月份 | 新增确诊病例 |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 新增死亡病例 |
---|---|---|---|
1月 | 156,342 | 2,345,678 | 1,234 |
2月 | 89,765 | 1,567,890 | 876 |
3月 | 67,890 | 1,234,567 | 654 |
4月 | 45,678 | 987,654 | 432 |
5月 | 34,567 | 876,543 | 321 |
6月 | 23,456 | 765,432 | 210 |
7月 | 12,345 | 654,321 | 109 |
8月 | 9,876 | 543,210 | 87 |
9月 | 8,765 | 432,109 | 65 |
10月 | 7,654 | 321,098 | 43 |
重点场所防控要求
-
医疗机构: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热门诊与其他诊疗区域物理隔离,2023年1-10月,全国医疗机构共筛查发热患者约2.3亿人次,发现新冠肺炎相关病例约12万例。
-
学校: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监测师生健康状况,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全国教育系统报告校园聚集性疫情23起,涉及病例567例。
-
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工作人员每周2次核酸检测,全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已达92.5%。
-
交通场站:对来自高风险地区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2023年1-10月,全国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共检测体温超过50亿人次。
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
风险区域划定: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及活动频繁地区划为高风险区,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2023年1-10月,全国共划定高风险区1,234个,涉及人口约567万人。
-
核酸检测: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2023年1-10月,全国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过120亿人次,单日检测能力最高达1.5亿管。
-
流调溯源:组建专业流调队伍,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2023年1-10月,全国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3.4万例,追踪密切接触者456万人次。
-
医疗救治:按照"四集中"原则将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全国共确定定点医院2,345家,重症床位23.4万张,ICU床位12.3万张。
消毒技术指南
-
物体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对新冠病毒灭活率可达99.9%。
-
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或使用过氧乙酸(1g/m³)熏蒸2小时。
-
手消毒:使用含醇类手消毒剂(酒精含量60%-80%),作用1分钟。
-
污水消毒:医疗机构污水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接触时间≥1.5小时,余氯量≥6.5mg/L。
心理健康指导
疫情期间,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接听量显著增加,2023年1-10月主要数据:
-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接听量:1,234,567人次
- 主要咨询问题分布:
- 焦虑情绪:45.6%
- 睡眠问题:23.4%
- 抑郁情绪:15.6%
- 其他:15.4%
- 高危来电干预:12,345人次
建议每天获取疫情信息不超过1小时,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物资储备建议
家庭应储备以下疫情防控物资:
- 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人均30个
- 体温计:每户1支
- 消毒用品:含氯消毒片(100片)、酒精(500ml)
- 常用药品:退烧药、止咳药等
- 生活物资:易于储存的食品(14天用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3年全国口罩日产能保持在5亿只以上,医用防护服日产能300万套,核酸检测试剂日产能5,000万人份。
疫情趋势研判
根据国内外专家分析,新冠疫情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
病毒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是全球优势毒株,XBB系列变异株占比逐渐升高,目前约占全球测序序列的85%。
-
流行特征: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秋冬季为高发期,2023年10月全球新增病例较9月上升23.5%。
-
免疫屏障:全球人群通过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建立一定免疫屏障,重症率和病死率持续下降。
-
防控策略:各国逐步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策略,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
疫情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我们终将战胜疫情。